当前位置:首 页 > 博彩快讯

最新诈骗手法资讯整理!随时保持警觉防诈

时间:2025-08-22 来源:互联网 编辑:admin

在数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,诈骗手法也不断翻新,逐渐从传统电话骗术、街头诈骗,演变为结合社群媒体、虚拟投资平台、假冒官方机构等高度复杂且隐蔽的犯罪行为。近年来,台湾民众在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攻势下,财产与资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特别是在2025年,假投资、假交友、二维码陷阱与SIM卡盗用等新型诈骗案例频传,受害人数与金额屡创新高。为了提升大众的警觉与防范意识,本文将整理当前在台湾最常见、最具欺骗性的最新诈骗手法,并提供实际案例与防范建议,协助您与身边亲友远离诈骗陷阱,守护自身权益。

最新常见诈骗手法总览

类型说明与手法特色风险与提醒
假投资诈骗假冒理财顾问、投资顾问,引导加入 LINE 群组或 App,诱骗转账投资。损失金额最大,单周达 10 亿台币以上。
感情诈骗利用交友网站、社群平台假装谈恋爱,骗取信任后诱导投资。常伴随感情操控,防不胜防。
假退款/假缴费二维码诱导扫码进钓鱼网站,骗取账户信息或转账界面诱导输入密码。二维码张贴在商店或简讯中,极具迷惑性。
假冒客服/法院诈骗自称银行、警察或法院人员,发送简讯或视讯恐吓配合调查。常利用“拘票截图”恐吓受害人。
SIM卡交换诈骗冒用个人资料向电信公司过户 SIM 卡,从而控制短信认证与账户。可窃取银行账户、加密货币钱包等。
二次诈骗受害者被骗后,又被假冒单位以“追回损失”为由再行骗取手续费等。常发生在原诈骗已曝光后,打着“救援”名义。

以下是针对台湾当前最热门的“假投资诈骗”所整理的详细素材,包括常见诈骗话术、截图范例、协助长辈防骗技巧,以及判断投资 App 真伪的方法。

假投资诈骗

  • 形式:Facebook/Instagram 投资广告 → 加入 LINE 群 → 虚假平台演示“出金” → 引诱投资。
  • 损失:2025年7月单周造成超 10 亿新台币损失。
  • 提醒:只要是“加入社群领标股”“保本高报酬”投资广告都极可能为诈骗。

感情诈骗

  • 形式:通过交友网站或 IG、FB 等聊天,长期培养感情后诱导参与虚假投资平台。
  • 特点:情感诈骗+经济诈骗并用,受害者往往难以察觉被骗。
  • 损失:本月平均每周近 3 亿台币财损。

感情诈骗是最容易使受害者陷进泥沼,诈欺犯利用人性的「同理心」或者换个词叫「恻隐之心」来产生一个煤气灯效应(Gaslighting)和PUA(Pick-Up Artist)混合的氛围,使受害者主动给出资源帮助,而受害者无形之中也「默许」自己的行为,通常诈欺犯罪充分利用受害者的「愧疚感」以及受害者心理拉扯的状态来制造特殊神秘感,让受害者产生莫名的期待感。

当期待产生,就会进一步的产生依赖感,受害者会一步步的陷进去,而这也是诈骗集团最常使用的剧本,因为这些诈骗集团知道受害者在现实社会中是孤独的,没有精神依附或情感依赖,诈骗集团只要把握住这两个心理状态,就能有效囚禁受害者的内心。

虽然受害者用金钱购买心灵寄托,但是这份心灵寄托是假的,完全没有必要,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独的,一定要在有限的人生里,追寻自我。

二维码诈骗

  • 透过简讯、社群广告,声称“退款请扫码”→ 连到钓鱼网站。
  • 实体诈骗:商店桌面上张贴假 QR Code 贴纸,诱导顾客扫码。

风险:可能直接盗走银行、Line Pay、街口等账户资金。

假冒客服/执法机关诈骗

话术常见句型:“你涉及洗钱案需冻结账户,请配合调查。”、“我们已发出拘票,如不视讯说明,将立即拘提。”

有些诈骗还会利用 AI 换脸技术制作“视讯笔录”,以假乱真。

建议:若对方要求“全身镜头画面+证件自拍+转帐验证”,请立即挂断!

SIM 卡交换攻击(SIM Swapping)

  • 作法:透过个人资料及社工手段,申请门号过户到诈骗集团手上。
  • 后果:接管你的手机短信→ 骗过 2FA 验证 → 重置银行或钱包密码。
  • 预防:设置 SIM 锁定密码、避免在公开平台泄露个人资料。

二次诈骗

  • 假冒“法院人员”“金融机构”联系受害人,说可“协助追回被骗款项”,再要求汇手续费。
  • 实例:受害人被骗几十万后,再被骗“律师处理费”数万元。
  • 提醒:政府单位不会主动帮你“追回款项”,一律别信!

诈骗常见话术(话术式样举例)

  • 「只要存入5万元,就能拿到20万元操作金,三天就能取现8万元」(典型「天籁计划」或「返款计划」套路)
  • 「你已经插队抽到台积电/NVIDIA,很快就获利」,群组内一路引导操作,App 显示“帐上盈利”,但要你缴保證金才能出金
  • 「你涉及洗钱案,若不立即配合视讯笔录就要拘提」,威吓配合调查并索要金融凭证信息
  • 「到府收款、到府幣商代辦,一條龍服務」,请长辈主动出门面对面交金

诈骗截图范例说明

LINE 群组界面常见「假投资”操作流程说明图」;常搭配群组吹捧帖

有关“假交友投资”流程的示意图,如「假交友→投资群组→操作演示」

骗子营造真实同温层,让你看看其他“获利者”的截图与感言;增加信任假象

如何协助长辈防骗

  • 陪同审查信息源:若长辈收到投资类简讯、LINE 广告或群组邀请,建议陪同核对,对方是否要求下载陌生 App 或群组加入。
  • 设立识别机制:教导三秒判断法──“高报酬承诺+保本+到府收款=诈骗高风险”。
  • 关闭 iMessage 广告功能(针对 iPhone 用户),可避免被诈骗简讯群发困扰。
  • 模拟对话示范:可用几句典型骗术话术模拟提醒长辈,如“操作只需存款5万就返20万”、“保證出金”等提醒反问真假。
  • 及时求证官方机关:鼓励联系官方LINE、金融监管机构或使用警政 165 专线进行验证(如警政 “可疑讯息分析” 功能)。

识别投资 App 真伪/投资平台是否合法

  • 不要轻信“有公司名、有 APP 下载”:例如“随身 e 行动 APP”就冒用台湾证券交易所名义,实为诈骗钓鱼工具。合法投资 APP 必须由金融机构或证券监管单位正式发布,并可于官网查证真伪。
  • 投资界面能看“帐上盈利”不代表真:诈骗 App 会将伪造的“股票数据”、“帐上金額”显示出来诱导信任,真正提现时却推迟或索取保證金。
  • 遇推销“抽中/插队”名额即投资的说法,应立即停止;正规券商不会以此方式吸纳资金。
  • 不要透过陌生人提供的私人账号汇款,正规做投资都是透过银行正式账户或金融机构渠道。

防诈骗小贴士 陌生人主动搭讪+谈投资=100%诈骗。 二维码最好从正规来源扫,实体店看到贴纸换过的要警觉。 银行、公家机关绝不会透过 LINE、简讯或视讯要求你提供账户或证件。 投资永远不可能稳赚不赔,任何“保本高报酬”都是谎言。 若已被骗,请尽快拨打 165 举报,并向银行/警局报案冻结账户。
站内搜索